山野 │ 專題

極度乾燥濕了後可能是「極度危險」!極度乾燥濕了後可能是「極度危險」!

極度乾燥濕了後可能是「極度危險」!極度乾燥濕了後可能是「極度危險」!
撰文/左承偉.攝影/左承偉 沈佳旻 宋為農 大膽 李嘉亮
2017/01/23發表,已被閱讀22,443次

這些年,大環境經濟不景氣帶起了一波平價潮、國民品牌熱;另一方面,由西方傳來的「潮」概念,也在年輕人推波助瀾下橫掃成衣市場。這當中甚至有不少「看似」戶外的品牌,在這兩相夾擊下,推出因應市場的產品,一時間羽絨衣台幣2000~20000的都有,防水透濕外套也從1500~20000均能被見於市場。

這個氛圍下,長年從事戶外活動與裝備報導的筆者最常被親戚、朋友、同事問到的就是「真的有差嗎?」、「一定要買這麼貴嗎?」。坦白說,這問題像醫生問診一樣,雖然都是感冒、腹瀉,但個人症狀、體質有所不同,所以各自有其差異,解方也就不盡相同。

尤其有些朋友,更有意思!問了又不信,但總不能回覆說:「你就去買便宜貨試試,出了人命是你家的事啊!」所以通常個人是解釋兩三次,再不聽我也沒轍了。

左:高海拔賞雪健行,因為很明顯要面對雪地低溫,因此參與者通常有一定的心理準備,所以較會注意裝備與穿著。右:春秋季或相對海拔較低,活動者往往就會忽略氣象變化所帶來的危險性,因此「隨便穿穿」的遊客大有人在!

年輕人機遊衝合歡山失溫險喪命

實在不想看到這樣的新聞,然後藉此寫篇文,但這種憂慮終究出現了!

今年1月11日一名吳姓年輕人騎機車環島,途經合歡山時,因身著的外套濡濕,加上山區低溫,導致失溫險些喪命,好有員警經過,將他救回派出所給與保暖衣物、熱食等,才沒讓壯遊釀成悲劇。

該新聞某家媒體更直指吳男身穿英國潮牌「極度乾燥」,但卻因擋不住露水濡濕及低溫,終究導致出現失溫的前期症狀。

防水與防潑水大不同

市售戶外機能外套最常讓人搞混的兩個詞彙就是「防水」與「防潑水」,這兩個詞一字之差,卻差之千里,但無良商家常常拿馮京當馬良,讓消費者自自冉冉的上當!

所謂防水,先不談那些複雜的係數,簡單地說就是水過不去。以現今的布料來說,只要是密織尼龍布加上內層塗膠或矽膠,其實水就很難過去了,更何況貼上防水透濕薄膜,但真正的難題卻是車縫線,因為一件衣服有上千個因車縫產生的針孔,若不堵起來,那肯定滲水,所以防水外套在接合處,如袖子與身體,就具備防水貼條,這是鑑別防水外套的關鍵。

防潑水就不一樣了,它只是布料外層塗佈防潑水劑,然後讓布表面產生荷葉現象,使水滴形成水珠,不易附著或滲入,但這薄薄的塗層,很容易因摩擦、洗滌而自然退去,布料就逐漸失去上述能力。另一方面,僅有防潑水的外套,也沒有防水貼條,所以當雨下大點,雨水肯定由車縫線滲入而使衣物潮濕。

別看這一點點的差異,它就是戶外機能服飾與休閒服飾的千里之差,也是在緊急關頭時保命的依據,因為當衣物濡濕時,會大幅吸收體溫,加速失溫現象發生。

有防潑水不代表防水,因為專業品牌的2.5層或3層式雨衣都具有防潑水功能,這是基於要保持表布外側乾燥,以增加透濕性,讓汗水(汗氣)便於排出。

活動性質決定衣著

冬季保暖戶外服飾的選擇,並非迷信某個牌子就好,而是先要了解活動需求。

以筆者多年從事經驗來看,依照冬季戶外活動種類與方式,大體可分為三大類(參考表格),其中「靜態高強度保暖」屬於旅遊性質,也就是到高緯度、高海拔遊玩、賞景。「被動高強度保暖」的「被動」,指的是穿著者自身運動量少,但周遭有運動風帶走大量熱量,例如騎機車、入門趣味滑雪等。至於「主動高強度保暖」的「主動」則意指穿著者自身有高強度運動,例如登山、健行、運動滑雪。

這三大類分別表示穿著者所面對的運動風強度與持續時間,也就是冷風帶走熱量的影響力;換言之,越高者越需要防風與保暖。另一方面說明穿著者自身的「運動」強度,即運動量越大越需要吸濕排汗,但仍要保留防風能力。

總而言之,戶外服飾並非「刀槍不入」、「神功護體」,它必須依照活動類型而選擇穿著與搭配方式。再者,即便合適的穿著,仍要考慮氣象變化,穿著者的體力、耐受力等等。

雪地輕量健行需要考量當時氣溫與運動量,尤其尚未暖身時,仍然要注意保暖,並且在抵達營地時,一定要趕快穿上保暖衣物,以免熱量過度散失。
賞雪攝影屬於相對靜態的活動,並由於較少身體活動,因此容易感到寒冷,所以更需要注重保暖性,若雪較大時還要注意外套的防水性。
即便是滑雪活動,也分為一般強度與高強度,這取決於運動量,也就是運動量越高,除了一定程度的擋風、防雪與保暖外,也同時著重透濕排汗,但一般強度的滑雪(初學)則著重保暖性。
即便在城市中,冬季寒流來時,也相當考驗保暖衣物的保暖性甚至是防水性,更何況是冬季的合歡山武嶺!

低溫環境活動要注意熱量補充與失溫危險

低溫環境活動,肯定消耗的熱量要比溫暖環境來得快,這是因為人要一直維持體溫,故會消耗更多熱量,因此絕對比一般活動時更需要補充熱量。

巧克力棒、堅果都是質輕且好攜帶的食物,也含有大量熱量,但這些比較適合活動間補充。如果可以,最好攜帶簡單的登山用瓦斯爐、小鍋碗,再攜帶如麵茶、濃湯等,這些可快速加水沖泡並飲用的流質食物,讓溫度與熱量能快速提供給飲用者,就能避免因缺乏熱量而出現失溫。

高海拔或冬季戶外活動,一定要注意熱量補充的問題,一旦有隊友發生失溫狀況,要立即給予保暖衣物與熱飲、熱食。

不會算海拔上升後的氣溫?至少先看看氣象局網站!

其實高中自然地理課程就教授海拔氣溫如何計算,只是多數人考完就忘了而已。

一般常態而言,海拔每上升100公尺氣溫降低0.5~0.6度,換句話說合歡山武嶺的高度為3275公尺,若把它四捨五入當做3300公尺,則比平地要低上16.5~19.8度。也就是當同緯度的台中市氣溫為攝氏20度,山上卻只剩下0~4度而已,所以山下騎車微風徐徐好不開心,到了山上可就開心不起來!

當然,現在智慧型手機超方便,隨便查個中央氣象局的旅遊氣象,資訊取得更快,也就可以提前做準備了。

不要老覺得戶外廠商專業服飾都是騙錢

或許是深受中國俗諺「無奸不成商」所影響吧?!台灣總有消費者看到單價較高的商品就認為廠商騙錢,但卻很少思考專業產品為何較貴的理由。

以著名的Gore-tex來說,能夠以此透析膜加工後的防水布料製作成衣的廠商必須由戈爾公司認證,才得以加工製造防水外套。當然近年來各大國際戶外服飾廠商與布廠相互合作,開發各種類似機能的防水透濕布,也一定要具備加工能力才能獲得製造權利。換句話說,能成為這些製造廠,在成衣加工技術上就有一定的認證。

另一方面,除了機能較佳的防水透濕布料單價較高外,前文提及的防水貼條加工可說是整件防水外套的核心技術,並且加工費不低。因此,一件好的防水透濕,甚至結合保暖機能的外套,它當然所費不貲。這絕非僅有防潑水,看似有兜帽、下襬拉繩、袖口魔鬼氈束帶的外套就能比擬。

當然,近年的不景氣常可看到出清、Outlet、低價特惠等等,但憑良心說,即便是專業戶外服飾其防水透濕布料仍有使用年限,這些低價品是否已經庫存許久了呢?又或是在不當儲放環境下的庫存?甚至是品質被打下的B品?這的確是消費者要注意的地方。

總而言之,這個新聞絕非只是告訴我們穿著錯誤服飾前往高海拔山區險些釀禍,更重要的它反映出不少國人雖然喜好旅遊、戶外活動,但卻嚴重忽略大自然潛藏的風險,並且對於戶外知識的相對缺乏,這才是我們必須憂心與注意之處。

專業戶外保暖防水外套,很明顯的就是口袋拉鍊常使用防水拉鍊,而潮牌或平價服飾則無,原因很簡單,因為防水拉鍊不僅成本高出許多,加工費也較高。
別看這是春季高海拔登山健行,停下來休息時還是得加上2.5層外套擋風,以避免體溫過度散失與感冒。這樣的專業輕薄外套,坦白說不是一般潮牌或評價流行服飾可比擬!這是因為除了擋風、擋雨外,它還考量收納尺寸、重量,甚至是透濕排汗需求。
滑雪外套與滑雪褲的設計也屬於一種專業,並且有許多構造是其他戶外外套所沒有的,因此未來有興趣常出國滑雪的網友,不妨可以先添購入門款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