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 U-CAR 編輯部的 [ 直購直測 ]─編輯自用車第 1 個單元系列為編輯陸奕夫購買了 Škoda Scala。而今編輯自用車第 2 個單元則是筆者購入了 Ford Focus Active,並且將嘗試不同於過往 [ 直購直測 ] 單元報導的方向,從購車的心路歷程、其他自掏腰包購買的配件與項目、乃至於觀察到的車輛大小事,與大家進行分享。

小型跨界休旅市場近年來在全球快速興起,蔚為風潮,而在國內市場更是從 Honda HR-V 的推出與熱銷,進而帶動各家車廠開始競爭這塊大餅。而筆者從 2018 年便已經開始尋覓心儀的小型跨界休旅車款,但始終沒能找到所謂的「理想情人。」

直到於 2020 年底開始得知 Ford Focus Active 將導入的訊息,甚至在 2021 年 1 月 8 日正式發表,開出相當具競爭力與高性價比的建議售價,這才第一次體會到:「原來這就是我心中趨近滿分的愛車模樣!」

2020 年底開始得知 Ford Focus Active 將導入的訊息,甚至在 2021 年 1 月 8 日正式發表,開出相當具競爭力與高性價比的建議售價,這才第一次體會到:「原來這就是我心中趨近滿分的愛車模樣!」

所謂的滿分並非對所有人都是滿分,但卻是最貼近自己的購車條件

相信有在關注 [U-CAR 集體評比 ] 的讀者,常會聽到編輯群在推薦該場評比最佳車款前,一定會先說「青菜蘿蔔,各有所好」這句話,就是希望大家要明白,屬於每個人心中的"Top Choice",絕對要綜合自己家中與心理的需求才能得出,並不是單純從紙上規配、照片、或是他人的評論就能論斷最後輸贏。

筆者前面所提「原來這就是趨近滿分的模樣」,僅限於筆者個人的立場來論,只不過,若有讀者在尋找車輛的過程中,是與筆者相當接近的條件要求,或許能提供作為參考。

有在關注 [U-CAR 集體評比 ] 的讀者,常會聽到編輯群在推薦該場評比最佳車款前,一定會先說「青菜蘿蔔,各有所好」這句話,就是希望大家要明白,屬於每個人心中的"Top Choice",絕對要綜合自己家中與心理的需求才能得出。

在分享自己對於買車評估的條件前,要先說明這也來自於家中前一輛車是行駛 13 年的 Ford Escape 2.3 所累積的用車經驗,當年家裡會購入這輛車,除了價格可接受外,在動力單元也是當時同級距車款中數一數二的,空間也能滿足家中滿載 5 人的需求,加上家父偏好休旅車車高的視野而入手。

而今在要換車的情況下,為何改選小型跨界休旅?原因一來在於市面上的中型 SUV 主力車型都已經動輒百萬起跳,略高於預算設定;二來兩位姊姊已嫁人,不再有滿載全家 5 人份行李的需求;最後則是家父不喜歡一般轎車、掀背車的高度設定,因此尋找小型 SUV 就成了最佳選擇。

家中前一輛車是行駛 13 年的 Ford Escape 2.3,而今為何改選小型跨界休旅?原因一來在於市面上的中型 SUV 主力車型都已經動輒百萬起跳,略高於預算設定;二來不再有滿載全家 5 人份行李的需求;最後則是家父不喜歡一般轎車、掀背車的高度設定。

2 年來的尋尋覓覓:價格、配備、動力、空間、車高、外型、內裝質感都要兼具

因為上述的背景因素,使得筆者購車會評估的條件優先順序如下:「價格、配備、動力、空間、車高、外型、內裝質感。」在價格部分,主要設定在 90 萬以內預算考量,畢竟家人認為若要花到百萬元,倒不如升級中型 SUV。配備方面很簡單,就是要有先進主動安全配備。

動力的部分,筆者個人主觀想法認為,小型 SUV 少說要有 140 匹馬力以上,才會讓超車時顯得比較游刃有餘,畢竟動力這種東西是:「我不見得用的到,但一定要能隨傳隨到。」空間方面,雖然沒那麼多滿載需求,但也希望後座 3 位乘客不會比肩接踵或有侷促感。

在最後的車高、外型與內裝方面,則比較偏向個人與家人主觀所愛,雖無法有個客觀的分享,但絕對在選購條件裏頭。

筆者此回購車時,評估的條件優先順序如下:「價格、配備、動力、空間、車高、外型、內裝質感。」

綜合上述條件,筆者從 2018 年開始尋覓 90 萬元內的心儀車款,首先看到 Honda HR-V 主要在配備部分,未有先進主動安全配備而放棄;接續在 U-CAR 公務車購入 Nissan Kicks 後,更深入體驗,則是因為動力較不符自己與家人期待而作罷;依序 Kia Stonic 在空間與動力使筆者猶豫、Suzuki Vitara 考量內裝部分、Mazda 車系則是在 2.0 動力單元的養車稅金令筆者就此怯步。

最後本來在 Hyundai Kona 與 Toyota Corolla Cross 間猶豫,前者於 2020 年 8 月強化了配備、後者則是 2020 年 10 月推出,其車高、後座乃至行李廂空間與品牌形象深得長輩喜愛。但隨著有 U-CAR 網友拍攝到 Focus Active 間諜照,推測若比照一般 Focus 的規配設定,似乎會是更完美的選擇值得等待!

最後本來在 Hyundai Kona 與 Toyota Corolla Cross 間猶豫,特別是後者的車高、後座乃至行李廂空間與品牌形象深得長輩喜愛。但隨著有 U-CAR 網友拍攝到 Focus Active 間諜照,發覺似乎有更完美的選擇值得等待!
廣  告

雖然晚到,但至少到了!Focus Active 主攻客群,幾乎切中筆者所需

在 2018 年第 4 代 Focus 於國外上市時,就已經同步推出加高的跨界車型 Focus Active,後續隨著福特六和正式導入 Focus MK4,在當時體驗過其 1.5 升渦輪動力、具備 Level 2 的 Co-Pilot360、以及達 2,700mm 軸距大幅改善前一代車型後座空間較小的缺點後,便曾感慨怎麼不把 Focus Active 一起導入。

所幸 Focus Active 雖然晚到,但至少到了!

在 2018 年第 4 代 Focus 於國外上市時,就已經同步推出加高的跨界車型 Focus Active,後續隨著福特六和正式導入 Focus MK4,筆者便曾感慨怎麼不把 Focus Active 一起導入。所幸 Focus Active 雖然晚到,但至少到了!

隨著福特六和在新車發表會上,報告他們所調查國內中小型休旅車的消費者輪廓,包含「經濟型買家、時尚型買家」的輪廓,而賦予 Focus Active 在國內市場的戰略地位,筆者發現整個輪廓綜合起來的內容已經 90%切中自己所需。

裏頭包含「首購(第一次買車)、家庭買家(買給讓父母也能使用)、霸氣的休旅車外型(家父所愛)、較中大型休旅車親民的售價、充足的主被動安全配備、流線的車身外型(個人所愛)」基本上都符合,主要是「前保有車是中小型轎車」這一點與筆者狀況不同。

隨著福特六和在新車發表會上,報告他們所調查國內中小型休旅車的消費者輪廓,包含「經濟型買家、時尚型買家」的輪廓,而賦予 Focus Active 在國內市場的戰略地位,筆者發現整個輪廓綜合起來的內容已經 90%切中自己所需。

在看完發表會的介紹以及新車規配表後,Focus Active 可謂趨近心中的完美,特別是頂規的任性版。但價格設定是否如同上市前展間業務溝通的 84 萬、94 萬預售價,仍左右著心中決定,畢竟倘若頂規正式售價就是 94 萬,其實已經與 Kuga EcoBoost 180 時尚型的 96.9 萬相當接近了......那麼筆者將會「說服」自己好動版已經足敷使用。

在發表會公布價格前,筆者心中已在盤算,倘若頂規正式售價就是 94 萬,其實已經與 Kuga EcoBoost 180 時尚型的 96.9 萬相當接近了......那麼筆者將會「說服」自己好動版已經足敷使用。

Focus Active 任性版極具競爭力的價格設定

任性版多出的配備中,吸引筆者的配備包含 18 吋鋁圈、Keyless、SYNC 3、B&O 音響、駕駛座 8 向電調座椅、抬頭顯示器、LED 頭燈等等,這些若要只花 10 萬元改裝都不太可能達成。

隨著正式售價公布後,Focus Active 好動版 83.9 萬元與預售價差不多,但任性版較預售調降 4.1 萬元來到 89.9 萬,兩個車型價差只差 6 萬元,特別是任性版的配備,放眼市場上進行比較,可說是具極高的性價比。

Focus Active 好動版 83.9 萬元與預售價差不多,但任行版較預售調降 4.1 萬元來到 89.9 萬,兩個車型價差只差 6 萬元,特別是任性版的配備,放眼市場上進行比較,可說是具極高的性價比。

也因為任性版如此具有競爭力,在上市之初與第一線業務洽談過程中,好動版能給予的空車折價空間實際上比任性版再多出 1~1.5 萬元,因此好動板與任性版實際成交車價價差可能會落在 7~7.5 萬元,這又讓筆者一度想再次放棄任性版......但多花這些錢所買到的配備價值是高於價差的,最後便下訂 Focus Active 任性版,且不贈送隔熱紙與行車記錄器,決定交車後再自行選購。

在車色的選擇上,Focus Active 比照一般版本一樣有黑、白、灰、銀、藍、紅,據業務表示,消費者下訂的前 3 熱門色系,依序是白、藍、灰。而灰、銀、藍有亮粉,黑、白、紅則沒有亮粉,筆者最後便決定選擇有亮粉,且也是第 3 熱門的尊爵灰車色。

其他像牌照費、燃料費、領牌手續費以及代辦費用、汽車保險等等,則是實支實付,全部相加約莫在 5 萬多元。

而在車色的選擇上,Focus Active 比照一般版本一樣有黑、白、灰、銀、藍、紅,據業務表示,消費者下訂的前 3 熱門色系,依序是白、藍、灰。而灰、銀、藍有亮粉,黑、白、紅則沒有亮粉,筆者最後便決定選擇有亮粉,且也是第 3 熱門的尊爵灰車色。

多花這些錢所買到的配備價值是高於價差的,最後便下訂 Focus Active 任性版,且不贈送隔熱紙與行車記錄器,決定交車後再自行選購。其他像牌照費、燃料費、領牌手續費以及代辦費用、汽車保險等等,則是實支實付,全部相加約莫在 5 萬多元。

逼近滿分的心儀車款,難道在我心中沒有缺點?當然有!

在購車篇主要與讀者們說明為何選擇了 Focus Active 的一些心路歷程,又為何稱之為心中逼近滿分的心儀車款,但也絕不是單純的歌功頌德、一昧稱讚 Focus Active,畢竟只是「逼近滿分」,也代表還是有缺點。

Focus Active 在動力、車室空間、配備、造型設計與價格都已達筆者期待,但不可否認還是有諸多主觀與客觀小缺點存在。像是發電機保護蓋與引擎室擋水條取消,此兩項小零件在去年一般版的 Focus 便已未安裝,Focus Active 同樣沒有,而筆者也決定回廠自費加裝。

所以以下整列筆者個人與家人反應 Focus Active 的缺點,有些是一般的 Focus 也存有的問題,有些內容則偏個人主觀想法,供讀者們參考:

  1. 車高視野與期待有落差:此點反饋來自於家父,雖然 Focus Active 的車高設定在與諸多歐洲跨界休旅相近,也讓車輛具備水準以上的操控性,但若想要更遼闊的視野,則 Focus Active 可能會與期待有落差。
  2. 後排椅背無法調整、久坐腰部吃力:筆者家人曾認為,身為休旅車但後排椅背不可調是較為失望之處;同時這也讓有些親友反應,在過去習慣可調整椅背的中型 SUV 後,改乘坐 Focus Active 後座,久坐會顯得些微吃力,不過在腰部添購個腰靠後就大幅改善此問題。
  3. 前排座椅頭枕過高稍嫌壓迫:在後排乘客往往只能看向窗外,看向正前方的視線盡是高聳的椅背,有的人可能會覺得受到壓迫。
  4. 後行李廂空間容積:以掀背版本的車體加高改良懸吊,雖然有著不同於掀背車的舒適性,但行李廂容積成為與同級對手競爭劣勢。
  5. 外觀防刮塑料件與車頂架公差:Focus Active 較一般版本多裝有防刮塑料件與車頂架,不過肉眼即可見兩側在一些接合處的公差。
  6. 後視鏡收折角度公差:此項目對於有安裝晴雨窗的車主可能才會發現,當兩邊後視鏡收折時,出現一邊極貼近晴雨窗,另一邊則還保有一段間隙。
  7. 後尾門需較用力關緊:在原廠設計或許為保護六角鎖,而在鬆緊卡榫設定在需比較大力關尾門才得以順利關緊。
  8. SYNC 3 建議搭配原廠傳輸線使用:起初筆者使用 iPhone 副廠傳輸線,便出現過 2 次小當機(包含前 USB 失效),所幸以系統重置即解決。後續固定改以原廠傳輸線使用,車機便不再出現當機問題。
  9. 變速箱問題:包含許多 Focus MK4 車主會反應頓挫,或者旋鈕換檔需稍微等一下才會確實入檔的問題。
  10. 發電機保護蓋與引擎室擋水條取消:此兩項小零件在去年一般版的 Focus 便已未安裝,而筆者也決定回廠自費加裝。
  11. 油耗表現:此點以目前來說,與心中預期有些落差(目前累積 5,000 公里,大多為台北市上下班通勤,行車電腦平均油耗顯示每公升 11.6 公里),然而尚不確定是否還與磨合期有關,後續也會再針對此議題進行更完整的油耗報導分享。
對於習慣高視野的家父,Focus Active 雖然已較一般版車高更高,但視野仍與期待有落差。另外也有筆者家人曾認為,身為休旅車但後排椅背不可調是較為失望之處。
以掀背版本的車體加高改良懸吊,雖然有著不同於掀背車的舒適性,但行李廂容積成為與同級對手競爭劣勢。此外,後尾門在原廠設計或許為保護六角鎖,而在鬆緊卡榫設定在需比較大力關尾門在能順利關緊。
有安裝晴雨窗的車主可能才會發現,當兩邊後視鏡收折時,出現一邊極貼近晴雨窗(左後視鏡),另一邊則還保有一段間隙(右後視鏡),所幸並未影響收折。

總結來說,上面林林總總列出 Focus Active 還是有自己感受到或者來自於親友反應的不滿之處,甚至包含一般 Focus 也有的通病仍出現在 Focus Active 上。然而論車輛的售價、規配與設計,只要不是影響車輛安全或者出現修不好的瑕疵,它依舊是個人心中的同級跨界小休旅首選。(OS:畢竟已經入坑...當然要愛自己所選阿!!!)

另外筆者也觀察到 Focus Active 雖屬 Focus 車系,但購買的族群不乏為家庭用車、第一次買新車或甚至是第一次入主 Ford 車款,與一般版 Focus 的主要客群有著很大的不同。所以後續除了會帶來日常使用心得與油耗表現、保養花費之外,也會分享看有哪些車用配件能滿足家用需求的方向進行 [ 直購直測 ] 的單元報導。

上面林林總總列出 Focus Active 還是有自己感受到或者來自於親友反應的不滿之處,甚至包含一般 Focus 也有的通病仍出現在 Focus Active 上。然而論車輛的售價、規配與設計,只要不是影響車輛安全或者出現修不好的瑕疵,它依舊是個人心中的同級跨界小休旅首選。(OS:畢竟已經入坑...當然要愛自己所選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