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預告加徵關稅,外媒點名Toyota、Subaru與Mazda等日廠面臨挑戰,部分新車產地將改變?
美國總統川普預告,於4月針對進口至美國的車輛、半導體等徵收25%的關稅。美國進口車佔比約46%條件下,將對大量導入美國的日系車廠造成衝擊,關稅加徵連帶車價上漲,預期日本車優勢、需求將下降 ; U-CAR彙整目前Toyota、Subaru、Nissan、Mazda等品牌面臨關稅議題的發展趨勢。《全文 》
美國總統川普預告,於4月針對進口至美國的車輛、半導體等徵收25%的關稅。美國進口車佔比約46%條件下,將對大量導入美國的日系車廠造成衝擊,關稅加徵連帶車價上漲,預期日本車優勢、需求將下降 ; U-CAR彙整目前Toyota、Subaru、Nissan、Mazda等品牌面臨關稅議題的發展趨勢。《全文 》
美國總統Donald Trump上任後的一系列關稅計畫,對全球都帶來的程度不等的重大影響,日前Donald Trump還透露了「對等關稅」的規劃,旨在減少美國貿易逆差狀況。近日,又預告將在4月份起針對進口美國的車輛、半導體、藥品等項目徵收25%關稅。《全文 》
賴清德總統於國安高層會議後發表談話,不過,此次談話尚未對美國「對等關稅」計畫做出初步回應,應該仍需要時間與美國政府進行協商。現在,U-CAR就關稅制度來試算,如果臺灣跟美國走向對等關稅制 (臺灣關稅調降到跟美國相同),會讓臺灣自美國進口汽車的關稅成本降低多少?《全文 》
美國總統Donald Trump繼先前針對加拿大、墨西哥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後,近日則是再行簽署了新的行政命令,只要是進口到美國的鋼、鋁製品,都要加徵25%關稅。這也意味著這項預計3月4日執行的關稅措施,必然讓汽車製造業成本提高。《全文 》
如果美國確實執行墨西哥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對於美國汽車製造業會有著大幅影響,因為諸多從墨西哥進口的零配件成本將增加4分之1,而這也很可能會直接反應在終端售價,也意味著如果國內販售的「美國原裝進口」車款,售價很可能大幅增加。《全文 》
BMW針對先前歐盟執委會對於自中國大陸輸入之電動車加徵關稅一事,向歐盟法院(Court of Just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提出訴訟,BMW認為不應加徵電動車關稅;而根據歐洲媒體報導,該類訴訟在歐盟法院的平均訴訟時間約為18個月,並可針對判決結果提出上訴。《全文 》
第47任美國總統川普於當地時間1月20日舉行就職典禮,在演說中提到,接下來將扭轉美國電動車的策略,停止補助電動車,同時大力支持美國原油與天然氣開採,降低能源價格並出口外銷,同時針對部分國家提高徵收的關稅,對於新能源車款、汽車產業方向的調整,將對全球車壇造成影響。《全文 》
根據歐洲媒體報導,歐盟執委會和中國大陸已就電動車關稅問題展開技術性談判,本次的談判是針對先前歐盟加徵的電動車關稅議題,希望尋求替代性方案;歐盟希望中國大陸出口至歐洲市場之電動車能夠設定價格下限,並且增加對歐洲的直接投資,但據瞭解,雙方目前仍存在很大的共識歧異。《全文 》
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正式投票決定,將對中國大陸製造之電動車課徵7.8%至35.3%的追加關稅稅率,若合併原有的基礎10%關稅稅率計算,等於最高將課徵45.3%的稅率,各別汽車廠牌將適用不同的追加稅率。據了解,包括德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等5國反對追加關稅。《全文 》
外媒Automotive News指出,上汽集團被歐盟課徵較高的關稅,超過BYD比亞迪的兩倍,主因是與歐盟「合作程度」差異,不願提供供應鏈等資料,因此受到較高的關稅影響。加拿大將跟上美國,對於中製電動車課徵100%的關稅,10/1起生效,影響範圍囊括混合動力乘用車、卡車、巴士及貨車。《全文 》
歐盟及美國預計將針對中國生產進口電動車,大幅提升原有新車進口關稅,為此由吉利控股集團及Volvo品牌所聯手推出的Polestar純電品牌,亦正式宣布首輛由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工廠生產製造的Polestar 3純電休旅,於日前正式下線生產,未來將負責供應美國及歐洲市場,可藉此避免加重進口關稅。《全文 》
U-CAR曾報導,歐盟針對中國生產電動車外銷至歐洲市場,計畫加徵臨時關稅,影響範圍包含中國比亞迪、吉利、上汽等集團麾下電動車,加徵幅度自17.4%至37.6%不等,近日歐盟公佈最終結果草案,稅率調整為17.0%至36.3%不等,Tesla將課徵最低9%的加徵稅,歐洲議會將在10/30發佈最後規定。《全文 》
歐盟先前公告將針對中國出口至歐盟的電動車加徵臨時關稅,受影響品牌包含比亞迪、吉利、上汽等集團麾下電動車,將加徵17.4%到37.6%不等的臨時稅,而這也衍伸出不少變化,包含了中國品牌在歐洲設廠進行生產的節奏加速,7月份歐洲市場中國電動車領牌數量也大幅增加。《全文 》
早已不是單純的產業事件,更是貿易戰中的雙方對壘,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先前公布針對中國比亞迪、吉利、上汽等集團麾下電動車,將加徵17.4%到37.6%不等的臨時稅,近日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公布首波細節,闡述加徵臨時稅額不等的原因。《全文 》
針對中國電動車進口歐洲需加徵臨時關稅,同時對應不同品牌在加徵稅額亦有著不同設定,歐盟成員各國反應也不一,因為這除了對中國品牌會帶來影響,許多設定純電產品於中國生產、回銷到歐洲的品牌同樣也將受到波及,其中又以德國品牌受到影響最為明顯。《全文 》
近期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 (European Commission) 正式公布確認7月4日起,中國進口電動車將須加徵臨時關稅,關稅稅率則依品牌各有不同,從17.4%到38.1%不等。也就是說,歐盟將針對中國進口到歐盟境內販售的電動車,徵收27.4%至48.1%不等的稅金。《全文 》
繼先前美國政府確認將於8月1日起,針對中國電動車將關稅提高到100%,近日陸續有外媒報導指出,歐盟預計在7月起,針對中國電動車的進口,加徵最高到25%的臨時關稅;在確認將加徵臨時關稅的狀態下,不僅僅會對中國電動車輸出到歐洲市場帶來影響,同樣也可能會對歐洲品牌造成一定衝擊。《全文 》
美國汽車媒體報導,拜登政府預計將對中國大陸之電動車、電池、太陽能產品的關稅,從現行的25%、拉高至課徵100%的關稅,等於增加4倍的幅度,最快可能5月15日就會宣布。拜登政府也同步施壓墨西哥,讓墨西哥政府取消該國對於中國汽車製造業的獎勵投資政策。《全文 》
歐盟近期正在研討是否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額外的進口關稅,來保護歐盟境內的本地汽車製造商。不過此舉卻引來歐洲兩大豪華汽車品牌率先發難,分別是BMW、以及Mercedes-Benz反對,歐盟將在11月對此一關稅徵收做出最後決定。《全文 》
針對「海關進口稅則部分稅則修正草案」,也就是部分汽車進口零件關稅的調降案,在12月16日,立法院朝野黨團協商,僅短短的時間便宣告初次的協商破局,原因在於立委們認為經濟部給予的答覆中,車商始終沒能有白紙黑字承諾在車價調降、員工加薪等等,因此不到10分鐘的時間就宣告初次協商結束。《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