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共有 14233 則

文章搜索结果

文章搜索结果

永垂不朽、風靡全球,Suzuki Swift在臺20週年

永垂不朽、風靡全球,Suzuki Swift在臺20週年

20年是什麼概念?就在2005年,Suzuki Swift正式登陸臺灣,開啟了這輝煌的發展歷程。作為一款5門小掀背,Swift承載了許多國人的青春回憶,俏麗有型、容易上手與好操控都是Swift最佳代名詞,更是豎立Swift能風靡全世界的關鍵,奠定Swift在車壇上永垂不朽的地位。Swift在國內已有20年的歷史,同時U-CAR更是參與了每一代Swift的發展,見證Swift的點點滴滴。《全文 》

[U-EV]Subaru Solterra國內官網下架,舊年式出清完售,新車導入時程仍待日本原廠26年式開放接單

[U-EV]Subaru Solterra國內官網下架,舊年式出清完售,新車導入時程仍待日本原廠26年式開放接單

國內Subaru官網將Solterra下架,據了解,促銷販售的23年式車型已完售,台灣意美汽車曾導入24年式、25年式的認證車型,但並未引進批量販售。U-CAR掌握消息指出,國內Subaru Solterra的新車產品進度,仍待原廠26年式車型開放接單,時程理當落在26年式日規Solterra亮相之後。《全文 》

2025年4月份臺灣機車市場銷售報告,總市場品牌Top 10

2025年4月份臺灣機車市場銷售報告,總市場品牌Top 10

進入到2025年第二季,4月份機車總市場銷量來到53,169輛,對比3月的成績是呈現8.9%退步,並且也是連續兩個月領牌數有所衰退。在Top 10榜單中,名次有所變化的僅在第10名,中華e-Moving擊敗了Kawasaki,成功擠進前10名排行中,亦也是今年度首次進入到Top 10中。《全文 》

外媒Automotive News採訪報導2025臺灣國際智慧移動展,指稱政治因素將衝擊車輛產業及供應鏈

外媒Automotive News採訪報導2025臺灣國際智慧移動展,指稱政治因素將衝擊車輛產業及供應鏈

2025臺灣國際智慧移動展與臺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於4月盛大舉行,當時U-CAR直擊活動現場,並帶來鴻海科技等展場相關報導。近日外媒Automotive News發佈關於E-Mobility Taiwan/Taipei AMPA的專文採訪報導,內文提及政治因素下,來自臺灣的供應商對於國際市場仍在持續努力中。《全文 》

[U-EV]全臺槍數最多功率最高超充站誕生、功率突破2MW達2,040kW,U-POWER內湖民善站擴增至20槍

[U-EV]全臺槍數最多功率最高超充站誕生、功率突破2MW達2,040kW,U-POWER內湖民善站擴增至20槍

U-POWER旭電馳科研面對電動車市場快速成長、充電需求節節攀升,於2025年4月底完成臺北內湖民善站的升級工程。此次升級不僅將充電席次從12席擴增至20席,設備功率達 2,040kW,使內湖民善站一舉成為全臺充電營運服務商中,單站服務總功率最高槍數最多之快充站點。《全文 》

2025重型機車暨人身部品展,預告6月6日至9日圓山爭豔館舉行

2025重型機車暨人身部品展,預告6月6日至9日圓山爭豔館舉行

「2025重型機車暨人身部品展」宣布將於6月6日至9日舉行,作為臺灣重機界年度盛事的「重型機車暨人身部品展」,本屆將有Gogoro、Kawasaki、Yamaha、Suzuki、Honda、CFMoto、eMoving、Triumph、Adiva與KTM等品牌代理商或經銷商參展,將展出涵蓋紅、黃牌機車與速可達等產品。《全文 》

宣稱2,700萬輛油電車碳影響與900萬輛純電車相當,豐田章男重申碳中和與集團多線並進策略

宣稱2,700萬輛油電車碳影響與900萬輛純電車相當,豐田章男重申碳中和與集團多線並進策略

豐田章男指出集團目前在全球累積銷售2,700萬輛油電車、若考量日本等國家仰賴火力發電等較高碳排的方式,其實900萬輛BEV純電車造成的碳影響約莫與2,700萬輛油電車相同,因此Toyota集團仍會堅持兼容兼容HEV油電、PHEV插電式油電、BEV純電、FCEV氫燃料電池多元並進策略。《全文 》

注重整體安全性考量、馬力太大與大車都排除,美國IIHS與CR公布2025年輕駕駛推薦購車清單

注重整體安全性考量、馬力太大與大車都排除,美國IIHS與CR公布2025年輕駕駛推薦購車清單

美國IIHS近期與CR公布了2025年輕駕駛推薦購車清單,其中包括了74款二手車與22款新車,挑選車款的核心主軸就在於安全性表現,因此該清單不包含馬力與車重比過高、或被定位為性能車的車型。另外大型SUV和大型貨卡也不推薦,操控困難、煞車距離長,對其他道路使用者風險較高。《全文 》

FCA輔助系統升級路口偵測,預售價112.9萬,25年式Kia Ceed Sportswagon限量配額100輛

FCA輔助系統升級路口偵測,預售價112.9萬,25年式Kia Ceed Sportswagon限量配額100輛

台灣森那美起亞宣佈,與原廠爭取到25年式Ceed Sportswagon的限量100輛配額,維持1.5升輕油電渦輪動力,並以新臺幣112.9萬展開預售。標配12.3吋數位儀表、Drive Wise智慧安全輔助系統,新年式搭載的FCA前方主動防撞輔助系統升級路口偵測功能,另外可選配含真皮通風/加熱座椅的Luxe套件。《全文 》

新增Nightshade車型,專屬黑化套件及運動化懸吊,北美Toyota推出2026年式Camry

新增Nightshade車型,專屬黑化套件及運動化懸吊,北美Toyota推出2026年式Camry

北美Toyota最早於2023年洛杉磯車展中,發表第9代大改款Camry車系,並規劃LE、SE、XLE與XSE等車型等級。近日Toyota透過美國官方社群平臺宣佈,推出2026年式Camry,並首度新增Nightshade版本車型,以及全新「Dark Cosmos」車色,新年式車型預計第3季在當地經銷據點展開交付。《全文 》

Formula E電動方程式Showrun首度降臨臺灣,Wonder Charge 2025台北國際汽車嘉年華預告6/6登場

Formula E電動方程式Showrun首度降臨臺灣,Wonder Charge 2025台北國際汽車嘉年華預告6/6登場

「Wonder Charge 2025台北國際汽車嘉年華」將在6/6於臺北市信義區盛大展開,結合賽車運動、環保科技、時尚潮流及流行音樂,打造一場全民參與的國際級嘉年華會,其中「世界電動方程式賽車Showrun」將首度降臨臺灣,包含《玩命關頭》「韓哥」的姜成鎬、林志穎都將擔任活動賽車大使。《全文 》

2025年4月份臺灣汽車市場銷售報告

2025年4月份臺灣汽車市場銷售報告

受到美國祭出對等關稅措施的影響,2025年4月份在全球經貿經歷史上前所未見的震盪衝擊!第2季開場的4月份,向來是農曆年休養生息後,隨正年式或改款新車逐步到港後,經銷體系與買氣也會開始加溫,但是今年狀況不如以往,4月份全月累銷售僅32,876輛,不論相較2025年3月份,或者是2024年同期的4月份,都出現了將近12%的衰退幅度,就是一項值得關注的警訊。《全文 》

6月下旬交車、189.99萬與229.99萬雙車型,小改款Tesla Model Y抵臺首現

6月下旬交車、189.99萬與229.99萬雙車型,小改款Tesla Model Y抵臺首現

Tesla原廠先前才在1月推出小改款Model Y,如今台灣特斯拉已在5月將新車抵臺展出,臺灣市場維持德國柏林廠生產,目前提供189.99萬RWD單馬達後驅標準里程版、229.99萬Long Range AWD雙馬達四驅版。將於6月下旬進行首批交付。而Launch Series Long Range AWD據了解配額量約在500輛左右。《全文 》

入門新增FRS可調式裝載系統,福特六和導入2025年式Ford Ranger,正式售價164.8萬起

入門新增FRS可調式裝載系統,福特六和導入2025年式Ford Ranger,正式售價164.8萬起

福特六和宣佈導入25年式Ranger,編成調整為Wildtrak FRS Edition、Raptor雙車型。25年式Wildtrak FRS Edition車型,新增FRS可調式裝載系統,價格較舊年式Wildtrak車型調漲6萬,建議售價為164.8萬,至於Raptor車型則維持208.8萬。本月入主Ranger提供3萬元配件金,再享高額0利率。《全文 》

[U-EV] 傳2028年Volkswagen純電Golf登場前,ID.3將再二度小改

[U-EV] 傳2028年Volkswagen純電Golf登場前,ID.3將再二度小改

隨著ID.2all車系即將於2026年步入量產,Volkswagen也持續耕耘中小型電動車產品線。繼ID.Every1將於ID.2all之後的2027年投產上市,原廠也傳出將針對現行ID.3再度進行更新的消息。ID.3車系自2020年上市,產品週期迄今已進入第5年,屆時,新車推估將於2026年登場。《全文 》

馬力升至727匹、2026年第一季導入,Aston Martin發表DBX S

馬力升至727匹、2026年第一季導入,Aston Martin發表DBX S

儘管得力抗Purosangue與Urus SE的指名挑戰,但是2022年2月首演的DBX707、依舊是目前0~100km/h加速最快的超級SUV之一;因此,為了強化戰力,Aston Martin特別於今日 (4/30) 追加發表馬力更大且能選配更多碳纖維套件的DBX S,且新車預計2026年第一季導入。《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