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共有 898 則

文章搜索结果

文章搜索结果

[U-EV]英國研究調查:100%消費者購車願意考慮電動車,售價成為買單關鍵

[U-EV]英國研究調查:100%消費者購車願意考慮電動車,售價成為買單關鍵

英國研究報告「Driving Away From Fossil Fuels」提到,過去電動車生態尚未普及,因此2011年時,只有不到1%的民眾考慮購買電動車,隨新世代純電產品問世,消費者接受度提高,搭配完善充電設施,在2022年數據中,若價格合宜,已經高達100%的消費者願意將新能源動力車列入購車考量。《全文 》

[U-EV]BMW總代理汎德合作中興電工iCharging,打造BMW電動車充電網路

[U-EV]BMW總代理汎德合作中興電工iCharging,打造BMW電動車充電網路

中興電工iCharging與BMW總代理汎德合作,在全臺建立14座充電功率為350kW的「BMW i高速充電站」,並開發專用的充電APP,可以查詢全臺充電站點、啟動充電服務以及充電狀態等資訊,結合公司旗下電力管理系統,以及嘟嘟房停車場,為BMW電動車主打造貼近移動需求的充電生活圈。《全文 》

[U-EV]預測2035年電動車銷量將超過54%,電動車原料較燃油車貴2.25倍成車廠挑戰

[U-EV]預測2035年電動車銷量將超過54%,電動車原料較燃油車貴2.25倍成車廠挑戰

美國的數據分析諮詢公司AlixPartners,近日針對電動車市場發佈最新的預測,2028年全球電動車總銷售量佔比將達到33%,到2035年時,電動車在全球主要市場的銷售將超過傳統燃油車達到54%。電動車原料成本高的情況下,車廠該如何壓低原料成本,推出價格合宜的電動車,會是重要課題。《全文 》

[U-EV]Honda加速電動化腳步,中國本田新建電動車工廠預計2024投產

[U-EV]Honda加速電動化腳步,中國本田新建電動車工廠預計2024投產

Honda宣布將在中國廣州新建產量約 12 萬輛電動車工廠,預計2024年可以開始投產,此工廠完成後將是廣汽本田首座專門生產電動車工廠,另外,東風本田也正在興建年產能 12 萬輛的電動車工廠,如此積極動作,到2027年Honda中國將陸續推出10款e:N車型,勢必得擴大其電動車生產規模。《全文 》

不敵休旅、電動車大軍洪流,傳Hyundai Veloster將於2022年7月走入歷史

不敵休旅、電動車大軍洪流,傳Hyundai Veloster將於2022年7月走入歷史

近日傳出Hyundai將於2022年7月份停產旗下Veloster車系的消息,美國市場於2021年時縮編車型,僅剩下Veloster N單一編成。隨這款個性化的小鋼炮將走入歷史,可以預測未來Hyundai集團,將會把開發資源著重在旗下休旅休旅、電動車系,如Kona、Venue,亦或者Ioniq系列純電產品上。《全文 》

車名疑似太過接近,Audi狀告中國電動車廠Nio蔚來

車名疑似太過接近,Audi狀告中國電動車廠Nio蔚來

雖然中國市場對於Audi品牌來說相當重要,但原廠仍舊決議在德國慕尼黑向法院控告中國電動車品牌Nio蔚來侵犯商標權。Audi聲稱蔚來旗下ES6與ES8車名與其S6和S8太過接近。蔚來ES6與ES8是純電跨界休旅,而Audi S6與S8則為A6、A8房車的高性能版本,車型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蔚來去年的時候在挪威發表ES8,目前該品牌在歐洲地區也僅經營該地。《全文 》

[U-EV]彭博社2025年電動車前10大廠預測,VW將在2024年超越Tesla,Hyundai-Kia與BMW竟未入榜?

[U-EV]彭博社2025年電動車前10大廠預測,VW將在2024年超越Tesla,Hyundai-Kia與BMW竟未入榜?

美國市場分析機構彭博 ( Bloomberg Intelligence ) ,近日發布一份關於電動車市場的調查報告,其中指出Volkswagen集團的電動車銷量,將在2024年時超越Tesla,奪取龍頭地位,屆時兩家車廠產量皆會超過200萬輛。中國BYD比亞迪汽車、長安汽車,以及Ford等品牌,也將緊追在後。《全文 》

[U-EV]MIH開放電動車聯盟攜手美國Techstars,串接全球智慧移動新勢力

[U-EV]MIH開放電動車聯盟攜手美國Techstars,串接全球智慧移動新勢力

MIH開放電動車聯盟(MIH Consortium)今日(6/16)宣布與美國白金級加速器Techstars合作,攜手推出《MIH for Startups》計畫,在為期兩個月的全球新創工作坊擘畫、改變移動產業的未來,最後入選的10個團隊將獲得免費臺灣來回機票,於10月份登場的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參加Demo Day。《全文 》

[U-EV]Sony Honda Mobility合資公司正式成立,2025年推旗下首款電動車

[U-EV]Sony Honda Mobility合資公司正式成立,2025年推旗下首款電動車

日本Sony集團與Honda本田公司於2022年6月16日宣佈成立Sony Honda Mobility Inc.,公司選址位於日本東京,投資比例為Sony集團50%、Honda本田公司50%,未來主要事業版圖將鎖定電動車,除了共同研發電動車產品,更規劃提供相關銷售、售後服務等,同時預告公司旗下電動車產品將在2025年問世。《全文 》

[U-EV]10店舖將建120 kW站點、2022年底試營運,泓德能源攜手全家便利商店建置電動車快充站

[U-EV]10店舖將建120 kW站點、2022年底試營運,泓德能源攜手全家便利商店建置電動車快充站

德能源成立子公司「星舟快充」,在6月15日宣布與全家便利商店簽署充電樁合作契約,第一階段將在全臺10間店舖建置120 kW電動車快充站,提供CCS1+CCS2雙規充電,強調最快充電30分鐘就能增加約180公里的行駛里程,首個站點預計2022年底率先在中南部試營運。《全文 》

[U-EV] 最高功率達3.75MW,CharIN推MCS商用電動車快充系統

[U-EV] 最高功率達3.75MW,CharIN推MCS商用電動車快充系統

CharIN e. V.協會於挪威發表最新的Megawatt Charging System (MCS)直流快充系統,提供給商用重型電動車使用,具備最高3.75MW功率輸出,是目前全球功率最高的商用單一直流快充接頭協定。CharIN e. V.協會是一個總部位於德國柏林的組織,成員包含有汽車車廠、零組件業者、供應商等等。《全文 》

[U-EV]將熱管理系統同步整合,Schaeffler揭示4合1電動車動力系統

[U-EV]將熱管理系統同步整合,Schaeffler揭示4合1電動車動力系統

德國汽車零件供應商Schaeffler,日前在挪威奧斯陸舉辦的電動車座談會活動中,向外界揭示4合1電動車動力系統。主要加入熱管理系統同步整合進同一大模組中,不僅能縮小電動車動力系統的體積與重量,更能讓電動車的能耗與充電效率提升,強調減少14%的能源消耗、並將製造成本降低10%。《全文 》

[U-EV] 提升電動車產能,Tesla北美新廠傳將落腳墨西哥或加拿大

[U-EV] 提升電動車產能,Tesla北美新廠傳將落腳墨西哥或加拿大

電動車改變傳統交通工具代步思維,隨各國政府持續推廣,新世代能源車的銷量持續攀升,身為電動車銷售龍頭的Tesla,近日表示有意在北美地區興建新的超級工廠,以供應足量的電動車產品。執行長Elon Musk表示,目前新工廠的基地已鎖定墨西哥、加拿大等地,最終決定預計在2022年底前公告。《全文 》

[U-EV]美國公共電動車充電站將至少配有4支充電槍,每支充電槍充電功率將達150kW以上

[U-EV]美國公共電動車充電站將至少配有4支充電槍,每支充電槍充電功率將達150kW以上

美國交通部 ( USDOT ) 近日提出了電動車充電專案的標準和要求,並確認該專案規定由政府資助的充電站必須都使用DC快充,並且至少要有4支充電槍可同時讓4輛車充電,而每支充電槍的充電功率必須要在150kW以上,而該專案預計將會由政府來資助50億美元。《全文 》

[U-EV]Mini 為電動車架構推新設計語言Charismatic Simplicity ,將大量減少鍍鉻並採用可回收材質

[U-EV]Mini 為電動車架構推新設計語言Charismatic Simplicity ,將大量減少鍍鉻並採用可回收材質

Mini 推出全新設計語言 Charismatic Simplicity ,預計將導入即將在7月發布的純電跨界概念車中,讓大眾可先行預覽。Charismatic Simplicity設計將更簡化,且該設計語言將多數採取天然或可回收的材質,未來不再使用皮革內飾,並且大量減少鍍鉻元素,強調簡潔性也代表未來將盡量減少組件數量。《全文 》

[U-EV]電動車邊開邊充電?Stellantis集團於義大利實現動態無線感應充電技術

[U-EV]電動車邊開邊充電?Stellantis集團於義大利實現動態無線感應充電技術

世界上第4大汽車集團Stellantis與義大利公司Brebemi等合作夥伴推出「Arena of the Future」計畫,建造電動車動態感應無線充電示範場,利用動態無線電力傳輸技術,模擬電動車行駛情境,透過埋設於地面下的線圈,為行駛中車輛補充電力,不再耗損電池中儲存的能量,降低電動車主的里程焦慮。《全文 》

[U-EV] 強化安全性,Continental發表電動車電池防護方案

[U-EV] 強化安全性,Continental發表電動車電池防護方案

Continental德國馬牌集團,發表針對電動車所設計的高壓電池防護模組,包含全新的Current Sensor Module (CSM)與Battery Impact Detection (BID)系統;其中CSM系統可監控電池狀態,監控高壓電池狀態,包括電流、溫度等資訊,並且在電池充放電時控制穩定度,並且預防危險、維持電池健康程度,而BID系統則提供電池損傷偵測的功能,讓駕駛人能夠及時處理問題,減低風險。《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