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排車時日無多? 國外報告顯示電動車與自動化科技加速手排車消亡
根據加拿大媒體Automotive News Canada近日一份報告指出,由於近年來汽車產業逐漸走向自動化以及新能源化,尤其AEB(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自動煞車系統以及電動馬達與手排變速箱的配合度相當低,使得傳統手排車已經越來越難生存,或許也代表手排車的消亡比想像中來得更快。《全文 》
根據加拿大媒體Automotive News Canada近日一份報告指出,由於近年來汽車產業逐漸走向自動化以及新能源化,尤其AEB(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自動煞車系統以及電動馬達與手排變速箱的配合度相當低,使得傳統手排車已經越來越難生存,或許也代表手排車的消亡比想像中來得更快。《全文 》
2011年3月便在日內瓦車展發表首款純電原型轎車:102EX的Rolls-Royce,品牌全球首席執行官Torsten Müller-Ötvös日前首訪時證實,他們的第一款純電動車已確定將以「Silent Shadow」為名,不過推出的時程仍未公布。《全文 》
為瞭解目前國內電動車車主、以及考慮購入電動車的消費者輪廓,U-CAR社群發展部遂主動透過「2021電動車選購大調查」。而自5月中旬發動問卷後,截至5月底總計獲得高達1,422位網友熱情參與,甚至其中還有1成參與網友為電動車主,究竟大家怎麼看電動車?我們一起來瞭解吧!《全文 》
針對電動車燃料費與牌照稅議題,繼2021年4月29日,交通部次長陳彥伯回應電動車燃料費徵收方式,持續評估「全車重量,或是里程徵收」的可行性之後,在5月26日,財政部則是急預告「電動車使用牌照稅法修正草案」,研擬再延長4年至2025年12月31日落日,預計草案會於下會期送交立法院審議。《全文 》
臺灣市場跟進國際車壇趨勢,陸續在2019年開始有著更豐富的電動車購車選擇導入。而為讓讀者能掌握到未來臺灣市場有望導入的電動新車,U-CAR特別將原廠電動新車與國內引進時程進行統整,此篇內容也會隨時滾動式更新,讓讀者們輕鬆掌握2021電動車期待新車動向!《全文 》
根據外媒日本經濟新聞近期報導,全球排名第一的綜合馬達製造商日本電產Nidec,正打算以水平整合的方式,爭取電動車的多項零件代工,進而發展出類似鴻海MIH平臺的電動車開發整合方案。預計以位於中國東北的大型電動馬達工廠為基礎,攜手20間零部件廠共同進駐周邊。《全文 》
Nio蔚來汽車釋出旗下最新旗艦電動車「ET7」的原型車照片,Nio ET7提供有70kWh、100kWh、150kWh共3種的電池容量版本,採用雙馬達四輪驅動設計,電動馬達輸出功率達480kW(約624匹馬力),NEDC測試指令下最大續航里程達1,000公里。《全文 》
由先前FCA以及PSA兩大汽車集團結盟而成的Stellantis集團,將在2021年5月18日,透過線上會議正式宣布與鴻海科技集團結為策略聯盟。與會者包括Stellantis執行長Carlos Tavares、鴻海董事長劉揚偉、Stellantis軟體首席Yves Bonnefont、以及富智康執行長池育陽。《全文 》
Pirelli宣布,旗下電動車專用胎款產品,將提供Run flat失壓續跑版本,並且部分規格還會加上PNCS靜音科技,來達到更舒適、更安靜的行駛體驗。同時,新的電動車胎款包含Pirelli Elect在內,共計獲得超過50款各大品牌的電動車款認證。《全文 》
海外媒體指出,Ford將以Volkswagen集團的電動車平臺MEB為基礎,在2023年時推出品牌第2款電動車。據悉,這款新車預計定位會在 Mach-E 之下,是Ford進軍小型電動SUV級距的作品。《全文 》
新車在 1 月下旬交付後,Taycan 4S隨即陪伴我們進行多次長里程的駕駛,不到半年,里程累積轉眼已突破萬公里。為了瞭解Taycan這款電動車在售後持有、尤其是在保修部分,與其他車款、甚至是與Porsche產品比較下有無特別之處,我們也隨即安排進行回廠保養。《全文 》
鴻海(2317)於5月14日舉行2021第1季法人說明會,除了公布營運成績外,董事長劉揚偉還針對電動車事業進行說明,包括稍早與Fisker簽署的合作框架協議,確認將在美國建構生產基地,並且未來集團將布局電機、電池、電控,俗稱三電的重要領域,以及車用半導體製造與通路事業。《全文 》
鴻海科技集團宣布與Fisker公司正式簽署框架協議,雙方將透過合作專案打造全新電動車產品,新車預計2023年第4季量產,售價不包含補貼將會低於3萬美元 。新車將以Fisker品牌銷售,目標市場範圍包括北美洲,歐洲,中國大陸和印度,將以美國為首個製造據點,總年產量目標25萬輛。《全文 》
據Toyota近期發表的品牌碳中和計畫指出,其預估在2030年,Toyota及Lexus於美國市場販售的BEV純電動車以及FCEV氫燃料電池電動車,將僅佔其市場品牌銷售總量的15%。而HEV油電動力以及PHEV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車款在2030年,仍會達到品牌在美國市場銷售總量的55%占比。《全文 》
汽車零件製造商Marelli與Punch合作,宣布將成立合資公司「Marelli Electric Powertrain Strasbourg」,新公司總部在法國,未來將專注於開發電動車使用的整合系統、電控、以及包括「E-axle」在內的電動車馬達傳動系統。《全文 》
BMW日前才陸續發表純電休旅iX與純電轎車i4,如今BMW宣布再度與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大獎的配樂大師Hans Zimmer,合作替BMW M GmbH性能部門、開發專屬於電動M Car的音效聲浪。其中BMW也預告iX、i4車系將會在2022年推出M版本高性能車型。《全文 》
近期,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UC Davis)一份針對電動車的研究報告指出,約有20%的插入式混合動力(PHEV)車主以及18%的純電動(PEV)車主都回到了傳統燃油車的懷抱。最大的原因,仍然充電便利性有關。《全文 》
在2021年4月29日,交通部次長陳彥博回應電動車燃料費徵收方式,已經交由運研所研究,持續評估「全車重量,或是里程徵收」的可行性。至於在電動汽車牌照稅,若在免稅期到期後是否也可能修改「按馬力徵收」的方式?U-CAR初步詢問交通部後得到的答覆表示暫未有調整的可能性。《全文 》
根據海外研調機構出具的一份報告指出,未來純電動車的電池成本若降到每kWh 60美元,那麼包含車價、持有成本、養護成本在內,電動車將會完全比傳統動力汽車更低,並且將會是電動車發展趨勢的轉捩點。《全文 》
工研院協助齒輪大廠本土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國內首款自主設計製造之電動車用二速傳動模組,並於今(28)日正式發表。將較於現今絕大多數電動車的單速系統,二速系統具有提升馬達效率、提升性能與續航以及縮減傳動系統體積等優勢。《全文 》